2019年是学校落实“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提振精神、砥砺奋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复兴计划”,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呈现出追赶超越的良好劲头。
一、统筹推进学科建设,学校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达到2个,数量居省属高校并列第2位,轻工类高校第4位。顺利完成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科专业暨学院调整,成立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参与共建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完成陕西省“双一流”中期建设各项任务,通过中期自评。着力推进学位授权审核申报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学位授权点评估和动态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中国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位居陕西省第9位,3个学科均居全省高校第1位;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178位(较上年度跃升104位)、轻工类高校第3位、省属高校第4位。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召开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振兴计划。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6个、省级12个)。新增7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获受理专业,3个专业完成现场考查,已通过认证专业数量达到10个,位列轻工类高校第1位、陕西高校第3位。新设3个本科专业。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省级本科教改项目9项,其中重点攻关项目3项。获批首批国家级职教团队培训基地(全省3家)和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获批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22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学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建成智慧教室、录播教室和标准化考场258间。多举措开展招生宣传服务活动,生源质量持续提高。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银奖2项、铜奖4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大赛积分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6,再次捧得陕西省“挑战杯”竞赛“优胜杯”;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132位、全国地方本科院校72位、省属高校第2位,获奖数量增加70项。
三、大力推动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稳中向好
全年引进包括学科领军人才等在内的专任教师92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先后有216名教师赴国(境)内外高校、企业等开展学历提升、访学、博士后研究、研修培训及工程实践。启动师资博士后工作,并制定专门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称号入选者持续增加,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当选教育部轻化工程教指委副主任,1人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省属高校唯一)并获杰出贡献奖,3人入选陕西省高校第三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6人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人均1.5万元标准上调岗位绩效工资;完成专任教师第二轮岗位聘用;完成158名教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入和补缴。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21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1个学院和个人分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人分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全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2019年度人物。
四、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科研经费与项目获批数量均大幅增加,全年科研到位经费突破1亿元;获批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项目20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3项;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类项目25项。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丰硕,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9项。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校新型智库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西安市重点实验室等9个平台;成立学校科学技术协会。授权专利563件,其中国际专利13件;专利转化数量、转让金额分别比去年提升140%和236%。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与陕西省凤县、延长石油等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产学研合作协议46项;支持共建的安康新社区工厂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获评“2019民生示范工程”(全国96项)。在2019年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校进入全球前500,位列全球高校第464位、内地高校第93位、陕西高校第5位、省属高校第2位。
五、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蓬勃开展
获批全省高校招生年限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美高美集团4688am阿尔斯特学院,学校成为省内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能直接颁发中外双方学位的第二所工科高校,顺利完成首批招生工作。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留学氛围日益活跃,29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派出学生人数同比增长50%;来校学历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与圣彼得堡国立帝国理工大学等国外9所高水平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国际超临界流体学术会议等国际会议、学术报告200余场次。召开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校友总会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汇聚校友力量,共谋事业发展。
六、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师生
牵头成立“未央高校联盟”,实现地区高校间本科教学督导、图书资源、医疗健康等资源共建共享。深化银校合作,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一卡通、关键区域无线网络建设覆盖等13个项目的验收;推出“网上办事大厅”,推进管理数据汇聚与治理。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三期教工住宅楼顺利封顶;建成快递服务中心,校医院获批国家三级预防接种门诊资质;完成国际教育公寓、青教三公寓装修改造;持续推进西安及咸阳校区环境绿化、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不断强化综合管理和内控建设,制定合同管理办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进校属企业改革;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效果。
七、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第五巡回督导组来校调研时以“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对学校有序完成主题教育规定动作、扎实开展特色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学校作为9个受邀单位之一在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修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成全校257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持续推进党建“双创”,在全校选树培育5个标杆学院、42个样板支部,2个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积极运用“三项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拔任用中层以上干部22人,能下7人。全年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28人,取得突破性进展。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开展校内基层党建巡察整改落实“回头看”,巩固巡察整改成效;制定修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健全二级纪检机构设置,强化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对口帮扶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村完成脱贫退出,学校获全省“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在省委组织部、教育工委对校级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暨综合研判中获优秀等次,校党委书记被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授予省属高校领导人员“高等教育杰出管理者”称号(全省5人)。两项校级领导调研成果获2018年度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八、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做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持续推进三全育人大格局,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制定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活动工作方案;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依托美高美集团4688am设立;学校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全省思政工作座谈会上发言;实施思想、心理、助学、就业“四位一体”教育扶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将学校作为就业典型示范高校作了专题深度报道。思政工作队伍素质稳步提高,1名学工干部受邀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1人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人获陕西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人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3人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教学骨干”称号。传承弘扬“三创两迁”精神,举行首个“西迁纪念日”系列活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等活动;中国轻工业博物馆获批全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获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称号,1个集体获评全省高教系统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个项目获全国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全国19个),2人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